2025年6月,一项有关韩国民众对国防主权态度的民调结果迅速引起了公众关注,并在短短24小时内登上了热搜。调查数据显示,68.2%的受访韩国人支持总统李在明收回战时指挥权。该数据迅速成为2025年亚太地区安全领域最具冲击力的新闻之一,被《中央日报》《韩民族新闻》等主流媒体广泛引用和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次民调结果不仅引发了韩国国内政治的激烈讨论,还对美韩同盟关系及其持续了73年的基础构成了直接挑战。韩国军队的运作模式、国家主权的体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瞬间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同时,这一事件使得中美博弈、东北亚安全局势以及全球军事格局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韩美同盟自建立以来,从未仅仅是局限于军事合作。自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来,韩国的战时指挥权一直由美军掌控。在半岛局势紧张时,韩国军队的指挥权归联合国军司令部,而该司令部的最高指挥官通常由美军将领担任。这种安排使得韩国军队的自主性深受限制,并影响到韩国的决策独立性。
展开剩余86%韩国国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财年的军费预算高达567亿美元,已跻身全球军费支出前十。韩国自主研发的KF-21战斗机、玄武系列导弹和K2主战坦克,使其在国防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然而,在关键时刻,韩国军队仍需等待美军的批准,显示出依赖美方的局面仍未改变。
每逢美韩联合军演时,战时指挥权的问题就会在韩国社会引发激烈争论。2025年春天,李在明当选总统后,他正式提出收回战时指挥权,这一举动成为过去二十年来最具实质性和象征性的政治行动。面对这一提议,美国政府态度显得防御性十足,五角大楼屡次重申“盟友关系稳定至关重要”,但对于战时指挥权移交问题始终未明确回应。
李在明上台后提出“我们的军队,我们说了算”这一口号,立即在韩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共鸣。这一声明成为其就职典礼上的热议话题,多家韩国电视台不断播放这一口号,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随后,韩国外交部向美国递交了正式的文件,要求启动战时指挥权移交的谈判,这是韩国政府历史上首次以书面形式正式提出这一请求。
在韩国提出收回指挥权的同时,美国也迅速采取了经济反击措施。2025年6月中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韩国的钢铁产品重新纳入高关税清单,并恢复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25%钢铁关税。这一举措导致韩国钢铁企业的市值蒸发超过10亿美元,迫使许多韩国企业重新审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并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应对。
与此同时,韩国国会预算委员会将“战时指挥权磋商机制”纳入了2026年财政预算草案,充分显示出政府对此议题的高度重视。韩国国防部还发布了为期三年的军队指挥改革计划,计划重点加强独立的指挥与预警系统,并在新一代导弹与无人机项目上获得了大量预算支持。这一系列举措让相关企业股价大幅上涨,国内舆论也强烈支持李在明,网络话题“我们做主”持续发酵,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共识。
对于韩国的军事自主诉求,美国采取了拖延策略。在2025年夏季的夏威夷高级磋商会上,美方代表不断强调“战略灵活性”和“多边协作”的必要性,但对于战时指挥权的移交始终未作出承诺。会议结束后,双方未能发布联合声明,韩国媒体普遍认为美国此举意在拖延谈判进程,以保持对半岛安全局势的主导权。
在朝鲜半岛局势逐步缓和的背景下,李在明政府争取指挥权的外交空间有所增加。2025年4月,韩朝重新启动开城工业园合作,金刚山旅游项目复苏,边境的扩音器音量也被调低了不少。韩国政府通过释放“和平自主”的信号,成功削弱了美国以安全为由拒绝移交指挥权的立场。
韩国收回战时指挥权的诉求直接触及了美韩同盟中存在已久的结构性矛盾。五角大楼的内部报告指出,美军担心如果移交指挥权,将失去对半岛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控制。美方倾向于维持一种“有限自主”的模式,主张在关键技术、情报共享及导弹拦截等领域保留干预权限。
尽管如此,韩国的军事专家普遍认为,短期内完全脱离美军支持几乎不可能。美军在预警系统、弹道导弹情报和快速后勤支援等方面的支持,对韩国军队的运作至关重要。李在明政府正在加速推动本土军事工业的发展,并已大幅提升自主研发武器系统的比例。到2025年上半年,韩国的自主武器系统研发比例已达77%。然而,在远程指挥、网络战和卫星情报等关键领域,韩国仍然依赖于美方的技术合作。
日本对韩国军事自主的态度则较为复杂。日本外务省官员公开表示,半岛军事力量的平衡不容轻易打破。日本担心韩国增强军事自主后,可能会改变东北亚的力量格局,进而影响其国家安全。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使得韩日关系紧张,也使美日韩三边同盟的未来变得不确定。
菲律宾和土耳其等中等强国的经验对韩国有一定借鉴意义。菲律宾在终止与美军协议后,由于缺乏替代方案,最终不得不恢复合作。而土耳其则因购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而被美国剥夺了F-35战机项目,陷入了经济与战略困境。韩国学界普遍认为,分阶段、渐进式的指挥权移交是最现实且可行的路径。
国际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韩国的军事自主成败将决定未来亚太地区中等强国是否能够突破大国战略束缚,实现有限的战略独立。该报告建议,美韩双方应在“有限自主”和“联盟稳定”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避免出现地区安全真空。
韩国社会在主权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2025年6月,韩国盖洛普民调显示,68.2%的受访者支持李在明收回战时指挥权。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外部干预“军队遥控器”的态度尤为强烈,“自己的军队自己指挥”成为网络热议话题。
韩国总统府在提交给国会的2026年国防预算案中首次明确设立了“战时指挥权谈判专项资金”,这一举措在过去73年中从未出现过。国会围绕预算案展开了激烈辩论,保守派担忧独立后韩美关系会“降温”,而进步派则认为,只有实现真正的自主,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
在战略上,美国面临两难局面。美军全球部署正在加速向印太地区倾斜,而韩国作为前线阵地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五角大楼既不愿放弃对半岛的控制权,又担心过度施压会促使韩国寻求多元化的防务合作。韩国政府已经派出外交团队,积极拓展中东和东南亚等新兴军火市场,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韩国媒体普遍认为,李在明的举措开创了“有骨气的盟友”新模式。韩国不再满足于仅做美国的“战略附庸”,而是在全球多极化趋势中主动争取平等的伙伴地位。2025年6月,《韩民族新闻》评论道:“真正的同盟关系,必须建立在尊重彼此主权的基础上。”
朝鲜半岛的相对稳定为韩国争取军事自主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025年5月,韩朝边境的军事对峙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联合国安理会在6
发布于:天津市信钰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